中共四中全会:聚焦经济挑战与高层人事变动,反腐浪潮持续

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即将召开,此次会议不仅将审议备受关注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建议稿,更是在高层人事持续变动和反腐浪潮的背景下举行,引发外界对中国未来经济走向和政治格局的广泛关注。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四中全会”)定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正值中国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国际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的关键时期,其议程和潜在的人事调整,无疑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中全会聚焦经济规划,凸显当前挑战的紧迫性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七月底的决定,本次四中全会的一项核心议题是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十五五”规划)建议稿。这一安排打破了惯例,因为通常情况下,中长期发展计划的主要平台是每届中央委员会的第五次全体会议。此次四中全会提前聚焦经济议题,被观察人士普遍解读为中共对当前经济压力的高度重视,表明经济发展已重新成为执政党面临的首要任务。

中国经济目前正经历结构性转型和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双重压力。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紧张、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以及消费信心波动等因素,都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构成挑战。在此背景下,提前审议“十五五”规划,显示出高层对制定一套全面、前瞻性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以确保在持续动荡中实现经济与科技的持续增长。这一规划预计将为未来五年(2026-203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设定目标和方向,涵盖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区域协调以及民生改善等多个方面。

高层人事持续调整,反腐肃清彰显权力巩固

在四中全会召开前夕及会议期间,中共党内高层人事调整和反腐肃清的态势持续引发关注。自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任期过半以来(2022-2027年),已有多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落马,其中包括前外交部长秦刚、前国防部长李尚福以及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等。这些高级官员的去职,不仅涉及政府部门,也触及了军队高层。

军方高层亦有重大变动。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上将、中央军委委员苗华上将等多名将领被调查或罢免。例如,苗华于去年11月被停职检查。今年9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宣布罢免了4名解放军及武警将领的全国人大代表职务,进一步印证了军队内部的深度调整。这些举动被普遍视为习近平通过肃清高层,进一步巩固自身权力,并打造一个廉洁、有纪律、高效的组织以实现长期执政的努力。反腐运动也成为内部清理和确保军队对党绝对忠诚的有效工具。

反腐浪潮的两波高潮及其深层动因

习近平执政12年来,反腐运动经历了两次显著的高潮。第一波高潮发生于2013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期间共有105名中管干部落马,平均涉案金额约为4674万元人民币(约合640万美元)。这一阶段的反腐被外界普遍认为围绕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的圈子展开,侧重于“政治腐败”和权力巩固。

第二波高潮则始于2023年上半年并持续至今,已有154名中管干部落马,平均涉案金额高达1.65亿元人民币(约合2260万美元)。对于第二波反腐浪潮的主要目的,外界存在不同看法。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认为,当前反腐的主要目的可能确实是反腐本身,即打击纯粹的经济腐败。然而,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中国政治与社会研究项目负责人卡特娅·德林豪森(Katja Drinhausen)则持不同观点,她认为,尽管如今涉案金额更高给人以财务腐败是核心的印象,但用纪律调查监督和执行党内对中央目标的政治与意识形态服从,仍是关键目标。她指出,疫情期间大量中央资源下拨地方,用于防护装备、医疗用品、方舱建设等,可能导致了大量腐败,这或许是第二波反腐涉案金额普遍较高的一个原因。

对于军方高层,特别是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的案件,其处理结果备受关注。陈澄认为,鉴于目前尚未有任何官方宣布,因此何卫东案“不太可能在此次四中全会上迅速结案,尤其考虑到他是中央军委中排名第二的现役军官。”夏明则指出,即便本次四中全会对何卫东等人的职务作出安排,大概率也不会公开发布资讯,官方“很可能低调处理,或者在公报中写上讨论相关问题等字眼”。这反映了中共在处理高层敏感人事问题时一贯的谨慎和不透明。

接班人安排猜测为时尚早,稳定仍是首要考量

随着习近平第三个任期过半,外界对中共高层接班人安排的猜测有所增加。然而,观察人士普遍认为,本次四中全会不太可能就此发出明确信号。稳定仍然是中共当前的首要考量,会议的政治讨论预计将延续整个习近平时代所强调的加强党纪与治理的方向。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任何关于接班人问题的明确信号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猜测和不稳定因素。因此,会议公报和人事安排的蛛丝马迹,预计将更多地指向党内团结和政策执行的强化,而非权力交接的明确路径。

中美关系背景下的四中全会与经济战略制定

本次四中全会的召开时间,恰逢美中两国关系因北京收紧稀土出口管制等议题而突然趋紧,这为将于十月底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APEC)及期间备受期待的美中首脑峰会蒙上了一层阴影。稀土作为关键战略资源,其出口管制措施被视为中国在贸易和科技竞争中对美国施压的工具。

鉴于贸易战可能成为潜在的习川会(指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会晤)的焦点,中共政权亟需提出一套全面的发展战略,以确保在持续动荡中实现经济与科技增长。四中全会审议“十五五”规划,正是为了应对这种外部不确定性,通过内部的战略规划和政策调整,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自主性。在国际关系日益复杂、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平衡对外开放与自主创新,将是“十五五”规划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总而言之,中共第二十届四中全会不仅是审议未来五年经济发展蓝图的关键会议,也是观察中国高层政治动态和权力巩固的重要窗口。在经济挑战与地缘政治紧张交织的背景下,会议的各项决定和人事调整,将深刻影响中国乃至全球的未来走向。


参考来源

中共四中全会:政治格局的关键转折,人事、经济、接班人等关注焦点 — BBC Chinese(2025-10-21):查看原文
中共四中全会:习式反腐12年后为何高层官员“越反越腐”? — BBC Chinese(2025-10-21):查看原文

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即将召开,此次会议不仅将审议备受关注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建议稿,更是在高层人事持续变动和反腐浪潮的背景下举行,引发外界对中国未来经济走向和政治格局的广泛关注。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四中全会”)定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正值中国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国际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的关键时期,其议程和潜在的人事调整,无疑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中全会聚焦经济规划,凸显当前挑战的紧迫性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七月底的决定,本次四中全会的一项核心议题是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十五五”规划)建议稿。这一安排打破了惯例,因为通常情况下,中长期发展计划的主要平台是每届中央委员会的第五次全体会议。此次四中全会提前聚焦经济议题,被观察人士普遍解读为中共对当前经济压力的高度重视,表明经济发展已重新成为执政党面临的首要任务。

中国经济目前正经历结构性转型和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双重压力。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紧张、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以及消费信心波动等因素,都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构成挑战。在此背景下,提前审议“十五五”规划,显示出高层对制定一套全面、前瞻性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以确保在持续动荡中实现经济与科技的持续增长。这一规划预计将为未来五年(2026-203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设定目标和方向,涵盖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区域协调以及民生改善等多个方面。

高层人事持续调整,反腐肃清彰显权力巩固

在四中全会召开前夕及会议期间,中共党内高层人事调整和反腐肃清的态势持续引发关注。自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任期过半以来(2022-2027年),已有多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落马,其中包括前外交部长秦刚、前国防部长李尚福以及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等。这些高级官员的去职,不仅涉及政府部门,也触及了军队高层。

军方高层亦有重大变动。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上将、中央军委委员苗华上将等多名将领被调查或罢免。例如,苗华于去年11月被停职检查。今年9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宣布罢免了4名解放军及武警将领的全国人大代表职务,进一步印证了军队内部的深度调整。这些举动被普遍视为习近平通过肃清高层,进一步巩固自身权力,并打造一个廉洁、有纪律、高效的组织以实现长期执政的努力。反腐运动也成为内部清理和确保军队对党绝对忠诚的有效工具。

反腐浪潮的两波高潮及其深层动因

习近平执政12年来,反腐运动经历了两次显著的高潮。第一波高潮发生于2013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期间共有105名中管干部落马,平均涉案金额约为4674万元人民币(约合640万美元)。这一阶段的反腐被外界普遍认为围绕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的圈子展开,侧重于“政治腐败”和权力巩固。

第二波高潮则始于2023年上半年并持续至今,已有154名中管干部落马,平均涉案金额高达1.65亿元人民币(约合2260万美元)。对于第二波反腐浪潮的主要目的,外界存在不同看法。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认为,当前反腐的主要目的可能确实是反腐本身,即打击纯粹的经济腐败。然而,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中国政治与社会研究项目负责人卡特娅·德林豪森(Katja Drinhausen)则持不同观点,她认为,尽管如今涉案金额更高给人以财务腐败是核心的印象,但用纪律调查监督和执行党内对中央目标的政治与意识形态服从,仍是关键目标。她指出,疫情期间大量中央资源下拨地方,用于防护装备、医疗用品、方舱建设等,可能导致了大量腐败,这或许是第二波反腐涉案金额普遍较高的一个原因。

对于军方高层,特别是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的案件,其处理结果备受关注。陈澄认为,鉴于目前尚未有任何官方宣布,因此何卫东案“不太可能在此次四中全会上迅速结案,尤其考虑到他是中央军委中排名第二的现役军官。”夏明则指出,即便本次四中全会对何卫东等人的职务作出安排,大概率也不会公开发布资讯,官方“很可能低调处理,或者在公报中写上讨论相关问题等字眼”。这反映了中共在处理高层敏感人事问题时一贯的谨慎和不透明。

接班人安排猜测为时尚早,稳定仍是首要考量

随着习近平第三个任期过半,外界对中共高层接班人安排的猜测有所增加。然而,观察人士普遍认为,本次四中全会不太可能就此发出明确信号。稳定仍然是中共当前的首要考量,会议的政治讨论预计将延续整个习近平时代所强调的加强党纪与治理的方向。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任何关于接班人问题的明确信号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猜测和不稳定因素。因此,会议公报和人事安排的蛛丝马迹,预计将更多地指向党内团结和政策执行的强化,而非权力交接的明确路径。

中美关系背景下的四中全会与经济战略制定

本次四中全会的召开时间,恰逢美中两国关系因北京收紧稀土出口管制等议题而突然趋紧,这为将于十月底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APEC)及期间备受期待的美中首脑峰会蒙上了一层阴影。稀土作为关键战略资源,其出口管制措施被视为中国在贸易和科技竞争中对美国施压的工具。

鉴于贸易战可能成为潜在的习川会(指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会晤)的焦点,中共政权亟需提出一套全面的发展战略,以确保在持续动荡中实现经济与科技增长。四中全会审议“十五五”规划,正是为了应对这种外部不确定性,通过内部的战略规划和政策调整,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自主性。在国际关系日益复杂、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平衡对外开放与自主创新,将是“十五五”规划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总而言之,中共第二十届四中全会不仅是审议未来五年经济发展蓝图的关键会议,也是观察中国高层政治动态和权力巩固的重要窗口。在经济挑战与地缘政治紧张交织的背景下,会议的各项决定和人事调整,将深刻影响中国乃至全球的未来走向。


参考来源

  1. 中共四中全会:政治格局的关键转折,人事、经济、接班人等关注焦点 — BBC Chinese(2025-10-21):查看原文
  2. 中共四中全会:习式反腐12年后为何高层官员“越反越腐”? — BBC Chinese(2025-10-21):查看原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